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析

《外婆是美人》

(三) 阅读下面的文章,完成 24~26 题。(7 分)

①外婆是美人,从对她有记忆起我就这样认为。尤其是我小时候,更是觉得世上没有比外婆更美的人了。

  ②放学回家,刚推进院门我就发现外婆来了。她站在走廊里的煤球炉边,炉子上坐着一口钢精锅,正冒着热气。我大喊:“外婆!”她扭过头,大眼睛笑盈盈,鹅蛋脸,藏蓝色棉袄衬正合身。“要吃肉汤团,还是黑洋酥汤团?”肉汤团自然好,可黑洋酥汤团也是好的,我纠结起来。她不等我回答,已替我决定:两只肉的一只黑洋酥的。她的决定总是合我心意,她还总是那么好看。好看在哪里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她来,我就能享用各种美食,这一天我便可拥有充沛的快乐。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人,就是美的吧!

  ③我的学龄前生活是在外婆家度过的,那是我备受宠爱的黄金岁月,一家人都围着我转。在外婆的影响下,我骑在小舅肩膀上去镇上的大礼堂看新上映的电影,下雨天被小姨背着送去幼儿园,每天期待外公下班回家给我带回的一个面包或者一卷山楂片。所以不论我如何撒娇提出各种要求,大家都尽量满足,只是偶尔会有例外。

  ④一日,外婆做的午饭是雪菜肉丝面,我不爱吃面,撅嘴生气,缠着外婆要吃别的。外婆捧着一大碗汤面看着我,大眼睛一亮,笑眯眯地说:“不要吃面?那,要不要吃糕?”“要啊!”我大喜,“什么糕?”外婆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把量衣尺,脸上依然挂着盈盈的笑意:“竹板糕,拿手来。”我缩手逃窜。她竟然还笑,笑弯了腰。伴随着七八张嘴溜面条的声音,一家人倒吃出一屋子层出穷的喝彩。教训小孩子时也要笑着、这样的人是美的呀。

  ⑤上幼儿园大班时,我开始臭美了。二姨给我织的巧克力色小毛裤刚完工,藏在外婆的衣橱里,天气还不够冷,他们不让我穿。外婆开橱门的时候,不小心露出了橱底的一片绚丽。“那是什么?”我探着小脑袋问。外婆干脆把它们拿出来,一件件抖开,缎子旗袍、织棉夹袄、对襟绸布短衫⋯⋯她念叨着,略显粗糙的手里那些漂亮衣服闪烁着丝织品细膩柔软的光芒。我从未想到那些只在老电影里见过的漂亮衣服,会在外婆的衣橱里出现,这让我颇为吃惊。外婆带着一脸神秘的笑:“猜猜这是谁的?”

  ⑥我脱口而出:“我的。”外婆刮一刮我的鼻子又笑:“才不是你的,是我的。等你长大,让你选一件。”我珧起来,扑向一条水红色绣花香云纱裙。外婆一把搂起所有的衣服:“不是现在,是以后,等你长大。”好吧,等我长大就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件穿上,也做一回美人。可是,拥有这么多漂亮衣服的人,才是最美的那一个吧。

  ⑦我愈发认定了外婆的美人属性,虽然我从未听到除了我之外的任何人说她美。悠悠岁月似乎不只有美好,跌宕起伏的日子里把外公磨成了一个愁容满面的小老头,却没有把忧愁种植到外婆脸上。她总是挂着盈盈笑意,溢满嘴角和脸庞。

  ⑧我确信外婆之于我有特殊的“美”的感觉。长大后我都会挑选口红、面霜之类的礼物送给她,她亦总是欢喜地接纳。外婆常常略施粉黛,浅笑清悦。在我的鼓动下,她还哼起老歌老调,虽然声音难以婉转,但脸上的表情却还是真挚与欢喜,目光醺然,一副美人陶醉的样子。悦纳自己、无惧岁月、热爱生活的人,就是最美的。

  ⑨外婆于 92 岁高龄去世,我们举家回老宅参加葬礼。母亲、姨母和舅舅唱着有歌词的丧歌,内容却不全是痛楚和悲苦。他们唱着困难时期外婆自制的美味月饼,唱着外婆曾经打开神秘锦盒让他们挑选礼物,还有外婆讲过的数不清的笑话和故事……我听着他们婉转而又悠扬的“哭歌”,忽然觉得那是一首诗,明亮、清越、欢畅。诗中的外婆还是笑盈盈的,就像她从前一样。

  ⑩一场葬礼就这么变得祥和起来。外婆果然是美人,因为美,离别也变得不再凄厉。可她到底美不美?我从未向任何人求证过,我知道这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她把美留在了我的心里。

(选自《读者》2023 年第 16 期有删改)

题目列表

24. 通读全文,简要概括作者笔下外婆美在哪里。(2 分)

25. 有人说文章的第③段与外婆无关,可以删去,你是否同意? 请阐明理由。(2 分)

26. 阅读完文章后,请你在下面三个选项中为本文选一个合适的 标题,并说明理由。(3 分)

  • A.《我的外婆》
  • B.《最难忘的人》
  • C.《外婆是美人》

系统性解析与指导

1) 快速概览

本文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文(或散文)。文章以“我”的视角,围绕“外婆是美人”这一核心认知,选取了外婆生活中的若干片段,展现了她慈爱、乐观、热爱生活的美好品格,并逐层深入地探讨了“美”的真正内涵。全文情感基调温馨、深情且明快

2) 结构与线索

  • 结构层次:采用总—分—总的结构。
    • 总起 (①):开篇点题,提出“外婆是美人”的核心观点。
    • 分述 (②-⑨):通过具体事件回忆,从不同层面支撑观点。
      • 层次一 (②-⑥):童年视角的美——美在于带来快乐(汤团)、乐观教育(竹板糕)和拥有美好事物(漂亮衣服)。
      • 层次二 (⑦-⑧):成年视角的美——美在于历经岁月风霜依然乐观(笑意盈盈)、悦纳自我、热爱生活(施粉黛、哼歌)。
      • 层次三 (⑨):美的升华——外婆去世后,她的美化作积极、明亮、欢畅的精神力量,超越生死。
    • 总结 (⑩):回应开头,卒章显志,点明“美”是留在“我”心中的精神印记。
  • 主要线索:“我”对外婆“美”的认识与理解作为贯穿全文的明线。

3) 内容理解

  • 段落要点与关键信息:
    • ①:总领全文,提出“外婆是美人”的论断。
    • ②:事件:做汤团。关键:“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人,就是美的吧!”(美=快乐)
    • ③:补充背景:“我”备受宠爱的“黄金岁月”。作用:烘托外婆营造的慈爱氛围,为下文“我”的撒娇作铺垫。
    • ④:事件:吃面与“竹板糕”。关键:“教训小孩子时也要笑着、这样的人是美的呀。”(美=乐观/智慧)
    • ⑤-⑥:事件:看漂亮衣服。关键:“拥有这么多漂亮衣服的人,才是最美的那一个吧。”(美=拥有美好事物)
    • ⑦:过渡段。指出外婆的美在于历经岁月仍“总是挂着盈盈笑意”
    • ⑧:事件:长大后送礼物与外婆哼歌。关键:“悦纳自己、无惧岁月、热爱生活的人,就是最美的。”(美=热爱生活/悦纳自我)
    • ⑨:事件:葬礼上的“哭歌”。关键:“明亮、清越、欢畅”。外婆的美好精神超越了悲苦。
    • ⑩:总结。点明外婆的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。关键:“她把美留在了我的心里。”
  • 情感发展:“我”对“美”的理解,经历了从表层感知(美食、漂亮衣服)到内在精神(乐观、热爱生活)再到永恒影响(留在心里的美好印记)的深化过程。

4) 语句/词语赏析

(以第⑨段为例)

“我听着他们婉转而又悠扬的‘哭歌’,忽然觉得那是一首诗,明亮、清越、欢畅。”

  • 修辞与手法:运用了比喻(将“哭歌”比作“诗”)和反衬(“哭歌”本应悲苦,却用“明亮、清越、欢畅”形容)。
  • 表达效果: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场葬礼的独特性,反衬突出了外婆一生带给家人的都是积极、快乐的影响,这种影响超越了死亡的悲痛。
  • 情感与作用:表达了“我”对外婆的深切怀念与崇敬,深化了主旨,即外婆的“美”已化作一种积极光明的精神力量,永留家人心中。

5) 人物与情感/主旨

  • 人物形象(外婆):
    • 慈爱和蔼:满足“我”的心意(②),营造“黄金岁月”(③)。
    • 乐观豁达:笑着教育孩子(④),历经岁月仍笑意盈盈(⑦)。
    • 热爱生活、悦纳自我:珍藏漂亮衣服(⑤),晚年“略施粉黛”(⑧)。
  • 主旨总结:文章通过对外婆生活片段的回忆,赞美了外婆乐观坚强、热爱生活、带给他人快乐的美好品质,揭示了真正的“美”是超越外表、无惧岁月、能浸润人心的积极精神这一中心思想。

6) 写作手法与语言特色

  • 写作手法:
    • 叙述顺序:顺叙为主(童年→成年→外婆去世),辅以议论和抒情(⑦、⑧、⑩)。
    • 描写方法:运用了细节描写(如④段“摸出一把量衣尺”)、神态描写(如“大眼睛笑盈盈”)。
    • 表现手法:首尾呼应(开头结尾均点明“外婆是美人”);卒章显志(结尾点明主旨);以小见大(通过生活琐事展现人物精神)。
  • 语言特色:语言风格朴实、细腻、真挚,情感饱满,于平淡的叙述中蕴含深情。

7) 题目逐题作答

24. 通读全文,简要概括作者笔下外婆美在哪里。(2 分)

审题提示

此题为内容概括题。要求全面概括外婆“美”的多个方面,需结合全文(尤其是议论抒情句)分层提炼,避免遗漏或只答表层含义。

参考答案
  1. 美在慈爱与乐观:她用美食和微笑的教育方式,给“我”的童年带来快乐与关爱。
  2. 美在热爱生活、无惧岁月:她珍藏美好事物,历经岁月沧桑仍笑意盈盈,晚年亦悦纳自己。
  3. 美在留给家人的积极精神:她的美好品格深深影响家人,使离别也变得祥和欢畅,将美留在了大家心中。
  4. (答出任意两点,意思相近即可)

25. 有人说文章的第③段与外婆无关,可以删去,你是否同意? 请阐明理由。(2 分)

审题提示

此题为句段作用分析题。应先表明观点,然后从“内容”和“结构”两个维度阐述理由。需注意分析该段的侧面烘托作用和上下文的联系。

参考答案

观点:不同意。

理由:

  1. 内容上:第③段描写“我”备受家人宠爱的“黄金岁月”,这是外婆慈爱(如第②段)所营造的家庭氛围的延伸,侧面烘托了外婆对家庭的积极影响。
  2. 结构上:该段承接上文第②段的“快乐”,并为下文第④段“我”敢于“撅嘴生气”的撒娇行为提供了合乎情理的背景铺垫。

26. 阅读完文章后,请你在下面三个选项中为本文选一个合适的 标题,并说明理由。(3 分)

审题提示

此题为标题选择与分析题。最佳标题必须能①概括主要内容;②充当文章线索;③揭示文章主旨。理由需要对比分析,阐明所选标题的优越性。

参考答案

选择:C.《外婆是美人》。

理由:

  1. 充当线索:“外婆是美人”是贯穿全文的核心线索,文章围绕“外婆为什么美”以及“我”对“美”的理解展开叙述。
  2. 呼应结构:文章开头(第①段)提出这一观点,结尾(第⑩段)再次点题,起到了首尾呼应、突出中心的作用。
  3. 揭示主旨:该标题引发读者思考“美”的内涵,而文章内容层层递进地解答了这个问题(美是快乐、是乐观、是热爱生活、是积极的精神),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旨。
  4. 对比分析:相比之下,A项《我的外婆》和B项《最难忘的人》作为标题过于宽泛、普通,不如C项更能精准概括文章的核心立意。

8) 规范表达与得分策略

  • 概括类 (如Q24):回答“美在哪里”,应分层概括。本文的“美”是递进的:①行为上的美(带来快乐)→②精神上的美(乐观、热爱生活)→③影响上的美(留下美好精神)。
  • 作用类 (如Q2A5):回答“能否删去”,标准格式是“观点 + 内容作用 + 结构作用”。内容上说明其补充或烘托了什么;结构上说明其与上下文的联系(铺垫/照应/承接)。
  • 主旨类 (如Q26):回答“标题选择”,理由必须紧扣“线索”和“主旨”。最佳标题即文章的“文眼”(揭示主旨的核心词句)。

9) 难点提醒与纠错

  • 易错点1 (Q24):抓不住“美”的内涵变化,只答表面。
    • 不良答案:外婆很美,因为她给我做汤团,还珍藏漂亮衣服。
    • 优化答案:(如Q24参考答案)外婆的美不仅在于她带来的快乐,更在于她乐观、热爱生活的内在精神。
  • 易错点2 (Q25):看不到第③段的侧面烘托作用。
    • 不良答案:不同意,因为第③段也写了外婆家的事,和外婆有关。
    • 优化答案:不同意,因为第③段写出了外婆营造的“爱的氛围”,这是她“美”的体现,也为下文“我”的撒娇做了铺垫。

10) 答题提纲 (复习清单)

  • 体裁:记叙文(散文)
  • 结构:总—分—总
  • 线索:“我”对外婆“美”的认识(由表及里,层层深入)
  • 主旨:赞美外婆,阐释“美”的真谛(美是乐观、热爱生活、带给他人积极影响的精神)。
  • 人物:外婆(慈爱、乐观、热爱生活)
  • 关键句/文眼:第①段和第⑩段的“外婆是美人”;第⑧段的“悦纳自己、无惧岁月、热爱生活的人,就是最美的。”
  • 手法:首尾呼应、以小见大、细节描写。
  • 易错题:Q25(第③段的作用分析)。